福音书 以灵性主义为依托

Allan Kardec

返回菜单
自杀与精神错乱

14. 防止精神错乱和自杀的最好办法是,在看待尘世生活的方式和对未来的信念中获得安宁,懂得顺从,让灵性感到平静。事实上,大多数精神错乱的案例都是由于人们无力承受世事变迁导致的。然而,灵性主义的思维方式让他们能泰然地看待世间之事,最终淡定——甚至欣然地接受各种逆转和失望,否则他们定会感到走投无路,陷入绝境。很显然,这种让他们超然于世事之外的力量能让他们保持头脑清明、心智健全,免于罹患精神疾病。

15. 自杀也是如此。除了在醉酒或精神错乱的状态下自杀(我们可以称之为非故意自杀),可以肯定的是,无论自杀的具体动机是什么,最终可以归结为心怀不满。因此,那些相信厄运是短暂的,更美好的日子即将来到之人,比较容易拥有耐心。只有在看到自己的苦难没有尽头时,他们才会感到绝望。与永恒相比,一生难道不是不过一日之长?然而,对于那些不相信永恒之人,那些相信生命结束便万事皆空之人,一旦受到苦难和不幸的压迫,他们看到的就只有死亡。他们觉得通过自杀来缩短痛苦是很自然的,甚至是合乎逻辑的。

16. 对来世的否认与单纯质疑——换言之,唯物主义观点——是自杀的最大诱因:它们会导致道德上的怯懦。那些所谓的科学家们倚仗着自己在知识方面的权威,试图向听众或读者证明,人在死后是没有任何希望的。他们这样做,未尝不是在引导其听众或读者得出一个结论,即如果一个人身遭不幸,自杀或许是最好的解脱办法。除了此番结论,那些听众或读者还能从中看出别的什么吗?他们又能为其听众或读者提供怎样的补偿,带来怎样的希望呢?除了虚无,什么也没有。这只会让人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归于虚无是一种英勇的行为,是唯一的解救方法,唯一的希望,那么与其拖到日后,不如立即赴死,至少可以让自己少受些罪。

所以说,唯物主义思想的传播宛如一种毒药,它将自杀的念头灌输给许多人,而那些传播这一思想的信徒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相反,灵性主义不允许人们再对来世心存质疑,这会让人改变自己的人生观。灵性主义的信徒们知道,一个人的生命在死后还会无限期延续,尽管是以另一种状态。所以,他们怀抱着一种不急不躁、忍耐顺从的心态,从而自然而然地远离自杀的念头;总之,这就是所谓的道德勇气。

17. 从这一角度来看,灵性主义还会带来另一个同样积极向上,而且可能更具决定性的结果。它向那些通过自杀来逃避不幸处境之人揭示和证明,没有人可以违反绝不允许人自寻短见的上帝律法,而不受到任何惩罚。在自杀事件中,痛苦虽说是暂时而非永恒的,但它无论如何还是令人生畏的,而且痛苦具有一种性质,它会促使人们反思那些未待上帝召唤就被引诱离开尘世之人。因此,灵性主义者列出了若干理由来对抗自杀的念头:确信人有来世,知道自身的幸福与自己在世间所经历的不幸和忍耐顺从的程度成正比;确信人一旦自寻短见,事实上得到的结果只会与自己期望的完全相反;让自己从一种罪恶中解脱出来,反而会招致另外一种更恶劣、更长久、更可怕的罪恶;认为通过自杀可以更快地进入天堂,这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自杀会阻碍在另一个世界与自己所爱之人以及希望再次相见之人重聚;由此得出结论:自杀除了带来失望,别无其他,这与个人的最大利益是背道而驰的。事实上,通过灵性主义阻止的自杀事件,其数量相当可观,通过这一事实,不难得出结论:假如每个人都能成为灵性主义者,那么世间将不会再出现故意自杀的事件。因此,仅从自杀的角度来对比唯物主义和灵性主义,我们发现前者的逻辑会致使人自杀,而后者的逻辑会阻止人自杀,这是经验所证实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