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书 以灵性主义为依托

Allan Kardec

返回菜单
第五章: 受苦之人受到祝福

■ 苦难的公正性
■ 苦难的现世因由
■ 苦难的前世因由
■ 遗忘前世
■ 顺从忍耐的原因
■ 自杀与精神错乱
■ 灵性所传教义
. 忍辱负重或怨天尤人
. 罪恶及改过
. 幸福不属于这个世界
. 失去至亲至爱;夭折早逝
. 如果他是个好人,他早就死了
. 自愿受苦
. 真正的不幸
. 忧郁悲伤
. 甘受考验;真正的麻衣
. 我们是否应该结束他人的考验?
. 对一个没有治愈希望的病人来说, 是否允许缩短他的生命?
. 牺牲自己的生命
. 让自己的痛苦对他人有益


1. “悲伤之人受到祝福,因为上帝会来抚慰他们;渴望正义之人受到祝福,因为上帝会满足他们的要求;为了执行上帝的意志而受到迫害之人受到祝福,因为天国属于他们。”(《马太福音》第 5 章第 4 节、第 6 节和第 10 节)

2. “贫穷的人们,你们受到祝福,因为天国属于你们。饥饿的人们,你们受到祝福,因为你们将得到饱餐;哭泣的人们,你们受到祝福,因为你们将要欢笑。”(《路加福音》第 6 章第 20 节和第 21 节)

“但你们富足之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在这世间受过你们的安慰!你们饱足之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要饥饿!你们喜笑之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要哀恸哭泣!”(《路加福音》第
6 章第 24 节和第 25 节)


苦难的公正性

3. 耶稣应许给世间受苦之人的补偿,只有在来世才能实现。如果对来世不确定,这些箴言听上去就不过是无稽之谈,甚而是一派胡言。但即使怀抱这样的确信,我们也很难理解受苦受难对于获得幸福倒底有何益处。据称,这是为了修积更大的功德。但肯定有人会问:为何有些人要遭受比其他人更多的痛苦?为何有些人平白无故地天生贫穷,有些人却毫无理由地天生富有?为何有些人总是一事无成,有些人却能事事遂意?然而,更令人费解的是,善恶间福报不均,灾祸不平;好人常吃苦,坏人却多得意。对于来世的信念固然能寄我们以安慰,给我们以耐心,但这并不能解释这些无常之事,因为它们貌似掩盖了上帝的公正。

然而,如果一个人相信上帝,除了设想上帝是无限完美的,很难再另做他想。上帝必然是全能的,至正至善的;否则,上帝就不能称之为上帝。上帝既是无上善良与公正的,那么上帝就不会反复无常,亦不会偏轻偏重。故生命之沉浮变迁是有起因的,既然上帝是公正的,这一起因必然也是公正的。每个人都必须很好地理解这一点。上帝曾藉由耶稣的教义向世人透露过这一起因;如今,上帝认为人类已经足够成熟,能够理解这一起因,故通过灵性主义,即灵性之声将这一起因完全揭示出来。


苦难的现世因由

4. 人生的沉浮变迁大致可分为两种,或者说,归结于两类截然不同的起因,这两类起因非常关键,需要加以区分:一是现世因由;二是其他因由。

在探究世间不幸的根源时,人们往往会发现这是本人性格和行为所导致的自然结果。

有多少人不是由于自己的过错而弄得一败涂地?有多少人不是由于自己的轻率、傲慢和野心而连累受害者?

有多少人不是由于缺乏纪律、缺乏毅力、行为不当或贪得无厌而毁掉自己?

有多少不幸的婚姻不是由于个人的一己私利或虚荣之心,夫妻间从未真心以待导致的?

有多少争论分歧与大吵大闹是不能通过自我克制和情绪控制来避免的?

有多少疾病和衰弱不是由于各种放纵和荒淫无度引发的?

有多少父母对自己孩子感到不满不是缘于他们未能从一开始就纠正孩子的不良倾向而自作自受?他们或是出于软弱,或是出于冷漠,任由傲慢、自私和愚蠢的虚荣心在孩子身上生根发芽,继而令其内心枯萎凋零。到后来,他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终因发现孩子缺乏对自己的尊重和感激而深感惊讶和痛苦。

那些因生活的沧桑和失望而感到伤心之人,真该好好冷静地审视一下自己的良心,一步一步地去追溯那些折磨自己的不幸的根源,看自己会不会说:“如果我当初这样做或者不那么做,就不会陷入如今的困境了”。

那除了埋怨自己,他们还能责怪谁呢?可以说,一个人所经历的不幸大多是其本人一手造成。但人们并不肯承认这一事实,相反,他们发现,与其承认自己的厄运和不幸皆源于自己的粗心,不如怨天恨地,指责命运,毕竟后者要简单容易得多,也顾及自己面子得多。

在人生的沉浮变迁中,这种性质的不幸无疑具有极大的偶发性,人类只有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和智力水平,才能避免这种不幸。

5. 人类的律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不义之举进行限定并加以惩戒;所以,被判刑之人可谓承担了自身所作所为的后果。不过,这些律法既没有、也不可能涵盖所有恶行;它所涉及的主要是危害社会的罪状,而非伤害自己的过错。然上帝唯望众生进步,故而从不轻饶任何灭德立违的行为。任何不义之举,哪怕是最小的过错,或任何违反神圣律法的行为都会造成严重而不可避免的后果,让人生出追悔莫及之心。因此,无论事大事小,人只要犯了罪,就一定会受到惩罚。因罪受苦,这是对世人所犯错误的警告。这旨在让他们吸取经验教训,懂得知善辨恶,懂得完善自我,以免自酿苦果,日后自作自受;否则,他们将缺乏改过自新的动力,以为自己不会受到惩罚,从而不求进步,也因此迟迟得不到未来的幸福。

只不过,有的时候,这种经验教训非要等到人生已年华虚度,沧桑遍历,力气耗尽,再无机会改邪归正之际才姗姗来迟。然后,此人方叹:“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多少过错,本可避免!若能重新来过,我定当另行其事。可如今,已时日无多!”好比一个懒散拖沓的工人说“我虚度了一天”,他只能感叹“我虚度了一生!”尽管如此,当第二天太阳升起,新的一天开始,工人仍有机会弥补自己失去的时间;同样,待死亡之夜过去,太阳照亮新生,前世之事仍可鉴,来世之日亦可期。


苦难的前世因由

6. 然而,对于今生今世所遭遇的不幸,如果主因在人,那么这是另一种不幸——至少表面如此,是一种与自己全然无关,近乎于宿命的不幸。例如,失去至亲至爱和养家糊口之人;无法预见,亦无法避免的意外事故;虽精心谋划,仍难免失算的命运逆转;再如,自然灾害和先天疾病,尤其是那些让不幸的受害者无法自谋生计的疾病——如身体残疾和智力障碍等。

很显然,那些生而不幸之人在今生今世并未做任何咎由自取之事,未欠任何理当补偿之债,面对悲惨的命运,他们既无法避免,亦无力改变,只徒然让人同情和怜悯。那么,为何会有这样不幸之人呢?为何住在同一屋檐下,生在同一家庭中,他身边的其他人就能事事称心如意呢?

还有,那些幼年早夭,只知人生苦多的孩子又当何论呢?若以灵魂与肉体同生,转瞬即逝的俗世生命一旦结束,命运从此既定,再不可改这一假设为基础,哲学是无法对这些问题做出合理解释的,宗教也无法证明世事的无常是公正的,这必然会否定上帝的仁善、公正和天意。这些灵魂刚离开造物主之手,既未及行善,亦尚未作恶,为何一出生便要在这世间忍受此般痛苦,又为何要修来世的福报,消前世的罪孽?

然万事皆有因果,此乃千古不变的定律,苦痛是果,必有其因,如果一个人相信公正的上帝,那么这个因也必然是公正的。是故先有因,再有果,既然这起因不在今生,自然只能归结于前世,即今生之前。另一方面,上帝不惩已行之善,不罚未行之恶。一个人若是受到惩罚,肯定是曾经做过坏事——若非今生,便是前世。此二者必居其一,别无他选;这一逻辑也正好体现了上帝的公正。

因此,一个人若是今生犯下错误,未见得能在今生消完所有罪孽,受完所有惩罚,但其永远无法逃脱由此带来的后果。恶人得意仅在一时,罪孽今日不赎,便会留待明日;同样,今日所受之苦,是为偿以往所犯之过。有的不幸,乍看冤枉,实则咎有应得,因受苦之人总说:“主啊,请宽恕我,因我犯了罪。”

7. 与因今世所犯过错而受苦一样,因前世因由而受苦是以往所犯过错的自然结果;换言之,依据不偏不倚、大中至正的公正法则,凡施之于他人者,皆会加诸于自身。一个前世冷酷无情之人,今生可能反过来受到严厉和非人的对待;一个前世傲慢自大之人,今世可能出身卑微,地位低下;一个前世吝啬自私或滥挥霍无度之人,今世可能无衣无食,家贫如洗;一个前世曾为顽劣儿童之人,今世可能受到自己子女的伤害,等等。

因此,按照多生多世以及地球是一个赎罪世界的说法,这世间好人多厄运,坏人常如意的人生无常,便能解释得通了。只不过仅从现世的角度来看,才显得世事无常罢了。然而,若能在思想境界上进一步提升,认可多生多世的理念,我们就会看到,每个人得到的,都是应得的,这不会影响其在灵性世界的得失,上帝的公正永远不会被打破。

人类绝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还生活在一个进化程度较低的世界,之所以停留此地,皆因其尚不圆满。每经历一次世事变迁,他们都应当告诉自己,如果自己属于一个更先进的世界,这一切就不会发生,而这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通过努力完善自我——无需再返回这个世界。

8. 对于那些冥顽不灵、愚昧而明知故犯的灵性,人生的苦难是被迫施加于他们身上的;但对于那些心怀忏悔,并希望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的灵性,人生的苦难是他们自由选择和自愿接受的。如果事业未成,使命未达,灵性会要求从头开始,以免劳而无功,徒费无益。因此,苦难既是为惩罚前世的赎罪,也是为迎接来世的考验。我们要感谢上帝,感谢他出于神圣的仁善,赐予人类救赎的机会,感谢他不以人之初犯,而定人永罪。

9. 然而,我们不能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所遭受的每一次苦难都必然是某一具体过错的体现。很多时候,这往往只是灵性为了实现自身净化,加速自我进步而选择的考验。所以说,赎罪一定是考验,但考验并不一定是赎罪。然而,无论是考验还是赎罪,这都表示灵性属于较低等级,因为一个完美的灵性是不再需要接受考验的。因此,一个灵性在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提升后,还想继续进步的话,他会主动要求完成一项任务。经历的困难越多,一旦顺利克服,便能获得更大的回报。具体而言,有的人拥有纯善的本质、崇高的灵性和与生俱来的高洁情操,前世似乎从未做过坏事,却请求上帝降苦难于自己,无怨无悔、心甘情愿地以基督教的忍耐精神,承受着最大的苦难。另一方面,有人也许会认为,这些为了赎罪而经受的苦难会让人心生怨念,迫使人类反抗上帝。

毫无怨言地承受痛苦无疑是一种赎罪,但这表明它是事先自愿选择的,而不是强加的,这是对坚定决心的考验,是进步的标志。

10. 灵性只要不纯洁,就无法渴求圆满的幸福。任何缺陷都会阻碍其进入幸福的世界。他们犹如疫船上的乘客,只有经过净化,才能进入城镇。灵性历经多次俗世生命,逐渐消除自身的缺陷。人生的考验,若泰然受之,能使人进步。他们改过自新、净化自我,作为赎罪。此如一剂良药,用以清洗伤口,治愈病人。病越重,则药越猛。故受苦之人应清楚自己罪孽深重,尚待一一赎清,也应为自己能早日痊愈而感到欣慰。是逆来顺受、获益于苦难,还是怨天尤人、碌碌无所成,这取决于他们自己。若非顺从忍耐,一切还须从头来过。


遗忘前世

11. 一个人若以为遗忘有碍于借鉴前世的经验教训,这种担心无异于杞人忧天。假如上帝认为有必要给前世蒙上一层面纱,那肯定是因为这是有好处的。事实上,未遗忘的记忆会带来诸多不便。有时,它可能会带给我们奇耻大辱;有时则可能让我们更加狂妄自大,从而阻碍我们的自由意志。无论如何,这都会对社会关系造成不可避免的困扰。

灵性往往会在前世生活过的环境中重生,并再次遇到前世之人,以弥补自己在前世所犯下的罪过。如果让他们认出前世所憎之人,则有可能唤醒他们的仇恨。而面对前世曾冒犯过自己之人,也难免会感到分外羞辱。

上帝已为我们提升自我悉心备齐了一切必要和充分的条件:我们的良心之声和本能倾向,让我们远离可能伤害我们之物。

人一出生,便会带着前世的印记。前世之所终,今生之所始;每一世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对他们而言,是否记得自己前世是谁并不重要。如果他们今生受到惩罚,那肯定是因为前世做了坏事;今世的邪恶倾向意味着余罪未了、余孽未消,这才是他们应该关注的,因为凡已改正的过错、已赎清的罪孽是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是良心之声让他们下定决定,一心向善,告诫他们要辨善明恶,并为他们提供抵抗邪恶倾向的力量。

此外,这种遗忘只存在于俗世生命阶段。在重新进入灵性生命后,灵性便会重拾前世的记忆;故遗忘只是一种短暂的中断,它和睡觉一样,并不会妨碍我们在第二天仍记得过去或前一天发生之事。

但这并不是说,只有在死后,灵性才能恢复前世的记忆。可以说,灵性永远不会失去前世记忆,因为经验证明,无论是在道成肉身及肉体睡眠的过程中,还是处于某种自由状态时,灵性都能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所行所为。他知道自己为何受苦,也知道受苦是理所应当的。只有涉及人际关系的外在生活时,记忆才会被抹去。然而,清晰的记忆可能会令人感到痛苦,也可能对社会关系造成伤害,没有了这些清晰的记忆,才能让灵魂在超脱之时获得新的力量——如果其懂得充分利用的话。


顺从忍耐的原因

12. 耶稣说:“受苦之人受到祝福,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意思是说,受苦之人将得到补偿,顺从忍耐将获得福赐,作为疗愈的前奏。
这句话也可以这样翻译:你应当认为自己受苦是幸运的,因为你在这个世间所承受的痛苦,乃是你前世所犯过错欠下的债。今生顺从地忍耐这些痛苦,来世几百年便可免于受苦。故你应当感到高兴,因为上帝通过允许你现在偿还减掉了你的债务,从而确保你来世安宁。

受苦之人犹如债台高筑的欠债之人,债主对他说:“今日你若能偿还欠债的哪怕百分之一,其余的我便一笔勾销,还你自由。如若不然,我必穷追不舍,直至你一分不少地还完所有钱。”就算要忍受各种艰辛困苦,但一想到只要偿还所欠债务的百分之一,便能钱债两清,获得自由,这位欠债者难道不应感到更加高兴吗?难道他会对债主不心怀感激,反而心生抱怨吗?

而这,正是这句话的寓意:“受苦之人受到祝福,因为他们必得安慰。”他们是蒙福的,因为他们还清了欠债,让自己获得了自由。然而,倘若他们旧债虽还,又添新债,便永远得不到自由。因此,每犯一个新的过错都会增加债务,因为没有哪一个过错——无论其是什么——不需要承担义不容辞和不可避免的惩罚——若非今天,便是明天;若非今生,便是来世。在这些过错中,不服从上帝意志位居其首;故凡抱怨苦难,不顺从、不忍耐、不以为罪有应得者,凡指责上帝不公者,必使自己背负新债,无法从受苦中获益。这正是有必要重新开始的原因;正如面对一路追讨的债主,你刚还清了旧债,却又向其借下了新债。重新进入灵性世界的人类,就好比那些在发薪日排队等候的工人一样。上帝对其中一部分人说:“这些日子你辛苦劳作,这是你的回报”;然而,对于那些生前幸运之人,那些无所事事,将幸福寄托于自我满足和世俗享乐之人,上帝会说:“既然生前已得回报,至此无所相欠。去重新完成你的任务吧!”


13. 人类对待尘世生活的态度会减轻或加重其所受的苦难。认为苦难持续时间太久的,受得苦就会越多。因此,从灵性生命的角度看待事物,便能理解俗世生命其实不过是瞬息之间。他们将其视为无限中的一个点;他们知道这是短暂的,告诉自己这个痛苦的时刻即将结束。他们坚信更加幸福的来世就在不远处,给自己支持和鼓励,他们毫无怨言地感谢上天赐予让自己进化的痛苦。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只看到俗世生命的人来说,痛苦似乎是无穷无尽的,它将所有的重量都压在他们身上。前一种看待生命的方式会弱化世间之事的重要性,能让人减轻自身的欲望,知足于无人艳羡的生活,从而缓解经历挫折和失望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因此,他们从中获得安宁,懂得顺从,这对于身心健康是有益的。相反,嫉妒、艳羡和野心会让他们在意志上屈服于痛苦,让其短暂的一生更加不幸和痛苦。


自杀与精神错乱

14. 防止精神错乱和自杀的最好办法是,在看待尘世生活的方式和对未来的信念中获得安宁,懂得顺从,让灵性感到平静。事实上,大多数精神错乱的案例都是由于人们无力承受世事变迁导致的。然而,灵性主义的思维方式让他们能泰然地看待世间之事,最终淡定——甚至欣然地接受各种逆转和失望,否则他们定会感到走投无路,陷入绝境。很显然,这种让他们超然于世事之外的力量能让他们保持头脑清明、心智健全,免于罹患精神疾病。

15. 自杀也是如此。除了在醉酒或精神错乱的状态下自杀(我们可以称之为非故意自杀),可以肯定的是,无论自杀的具体动机是什么,最终可以归结为心怀不满。因此,那些相信厄运是短暂的,更美好的日子即将来到之人,比较容易拥有耐心。只有在看到自己的苦难没有尽头时,他们才会感到绝望。与永恒相比,一生难道不是不过一日之长?然而,对于那些不相信永恒之人,那些相信生命结束便万事皆空之人,一旦受到苦难和不幸的压迫,他们看到的就只有死亡。他们觉得通过自杀来缩短痛苦是很自然的,甚至是合乎逻辑的。

16. 对来世的否认与单纯质疑——换言之,唯物主义观点——是自杀的最大诱因:它们会导致道德上的怯懦。那些所谓的科学家们倚仗着自己在知识方面的权威,试图向听众或读者证明,人在死后是没有任何希望的。他们这样做,未尝不是在引导其听众或读者得出一个结论,即如果一个人身遭不幸,自杀或许是最好的解脱办法。除了此番结论,那些听众或读者还能从中看出别的什么吗?他们又能为其听众或读者提供怎样的补偿,带来怎样的希望呢?除了虚无,什么也没有。这只会让人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归于虚无是一种英勇的行为,是唯一的解救方法,唯一的希望,那么与其拖到日后,不如立即赴死,至少可以让自己少受些罪。

所以说,唯物主义思想的传播宛如一种毒药,它将自杀的念头灌输给许多人,而那些传播这一思想的信徒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相反,灵性主义不允许人们再对来世心存质疑,这会让人改变自己的人生观。灵性主义的信徒们知道,一个人的生命在死后还会无限期延续,尽管是以另一种状态。所以,他们怀抱着一种不急不躁、忍耐顺从的心态,从而自然而然地远离自杀的念头;总之,这就是所谓的道德勇气。

17. 从这一角度来看,灵性主义还会带来另一个同样积极向上,而且可能更具决定性的结果。它向那些通过自杀来逃避不幸处境之人揭示和证明,没有人可以违反绝不允许人自寻短见的上帝律法,而不受到任何惩罚。在自杀事件中,痛苦虽说是暂时而非永恒的,但它无论如何还是令人生畏的,而且痛苦具有一种性质,它会促使人们反思那些未待上帝召唤就被引诱离开尘世之人。因此,灵性主义者列出了若干理由来对抗自杀的念头:确信人有来世,知道自身的幸福与自己在世间所经历的不幸和忍耐顺从的程度成正比;确信人一旦自寻短见,事实上得到的结果只会与自己期望的完全相反;让自己从一种罪恶中解脱出来,反而会招致另外一种更恶劣、更长久、更可怕的罪恶;认为通过自杀可以更快地进入天堂,这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自杀会阻碍在另一个世界与自己所爱之人以及希望再次相见之人重聚;由此得出结论:自杀除了带来失望,别无其他,这与个人的最大利益是背道而驰的。事实上,通过灵性主义阻止的自杀事件,其数量相当可观,通过这一事实,不难得出结论:假如每个人都能成为灵性主义者,那么世间将不会再出现故意自杀的事件。因此,仅从自杀的角度来对比唯物主义和灵性主义,我们发现前者的逻辑会致使人自杀,而后者的逻辑会阻止人自杀,这是经验所证实的事实。


灵性所传教义
忍辱负重或怨天尤人


18. 基督说:“受苦之人受到祝福,因为天国属于他们。”基督所指的并不是一般的受苦之人,因为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无论贵为君王,还是贱如草民,都是在受苦。不过,遗憾的是,懂得忍辱负重之人寥寥无几。很少有人明白,唯有忍耐顺从地经受考验,才能进入神的国。失去勇气是一种过错。上帝拒绝给你安慰,因为你缺乏勇气。祈祷是灵魂的支柱,但这还不够。它必须建立在信仰上帝仁善的基础之上。常言道,上帝从不将重担托负给软弱之人。责任与能力成正比,正如奖赏与顺从和勇气成正比。回报总会大于苦难。然而,一个人要得到回报,必须修积功德,这就是为何生活总是充满了苦难。

没被派往前线的士兵一点儿也不高兴,因为在营房休息并不会给他带来晋升的机会。所以,你得像那个士兵一样,不要老想着休息,因为这会令你的身体变得虚弱,灵魂变得麻木。上帝派遣你去打仗时,你要知足。这场战斗所要面对的并不是炮火销烟,而是生命的痛苦,有时这比血腥的战争更需要勇气,因为那些在敌人面前威武不屈之人,在精神痛苦的胁迫下反而可能变得软弱。人不会因为拥有这种勇气而得到奖赏,但上帝会为他们保留胜利的荣誉和荣耀。当你被烦恼或忧愁所困,要试着让自己去超越它,当你努力抑制急躁、愤怒或绝望的冲动时,要心满意足地对自己说:“我曾经是强者。”

因而“受苦之人受到祝福”这句话大可以这样理解:有机会考验自己的信念、定力、忍耐和顺服上帝意志之人受到祝福,因为他们将成百倍地得到世上少有的喜乐;劳碌之后就得安息。(拉科代尔,勒阿弗尔,1863 年)。


罪恶及改过

19. 那么,你们所在的地球是一个喜乐之地,快乐天堂吗?先知的声音岂不是仍在你耳边回绕吗?他岂不是说,生在这痛苦之谷的人,必要哀哭切齿呢?你们去那里居住的人,必然会有热泪盈眶的痛苦,但无论你们的苦难有多煎熬、多深重,你们都要仰望天上,称颂耶和华,因为他曾立志要考验你们!……人啊!只有当你的主人治愈了你身体上的伤痛,用祝福和欢乐为你的日子加冕时,你才肯承认他的能力吗?只有当他用各种荣耀装饰你的身体,让它恢复光辉和纯洁时,你才肯承认他的仁爱吗?你须效仿给你作为榜样之人。他躺在污浊之地,已经到了极度沮丧和痛苦的地步,对上帝说道:“主啊,在我知道了什么是富庶丰饶的快乐后,您将我变成了最痛苦之人;感谢您,感谢您,我的上帝,谢谢您曾立志要这样考验您的仆人!”你的目光会在死亡的地平线上停留多久?你的灵魂何时才会渴望超越坟墓的限制?即使你不得不哭泣,忍受一生的痛苦,与那些凭借信仰、仁爱和顺从忍受考验的人们所拥有的永恒荣耀相比,那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你们要去寻找神为你们预备的来世之病的安慰,要去寻找前世之疾的原因。你们这些受苦最多的人,要把自己当成这世间有福之人。

当你们脱离肉身,在太空中飘荡时,是你们自己为自己选择的考验,因为你们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去承受这一考验。那现在为何要抱怨呢?你们当初要求财富和荣耀,是为了忍受和克服诱惑。你们当初要让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与道德之恶和物质之恶做斗争,那是因为你们知道考验越艰辛,胜利越辉煌。如果你们能在这场斗争中取得胜利,那么即便身处污浊之地,死后灵魂也会散发出无暇的光芒,因为它已经通过赎罪和痛苦的洗礼而变得纯净。

因此,对于那些被残酷的执念和痛苦的疾病所困扰的人,还有什么治疗方法值得推荐呢?良方只有一剂:保持信念,仰望天堂。当你面临最残酷的苦难,在混乱中,上帝会听到你的声音,床边的天使会向你显示救赎的先兆和未来属于你的位置……信念是医治痛苦的良药;它总是指向无限的地平线,在这之前,当下短暂的黑暗日子即将过去。因此,不要问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治疗这个溃疡或那个伤口,这个诱惑或那个考验。要记住那些以信念为良药而获得力量之人,也要记住那些怀疑信念的作用——哪怕只有一秒——而立即受到惩罚之人,因为他们同时经历了强烈的痛苦。

耶和华在一切信他之人身上盖了印记。基督告诉你们,只要有信心,你们就能移山倒海;我告诉你们,那些以信念作为后盾的受苦之人,必将受到他的关照,不再受苦。对他们而言,最痛苦的时刻便是奏响永世喜乐的第一个幸福的音符。他们的灵魂会脱离身体,这样,当肉体还在抽搐中扭动时,灵魂就已在天堂飞翔,与天使一起唱响感恩颂主的赞美诗。

受苦和哭泣之人是幸福的!愿他们的灵魂喜乐,因为神必给他们福赐。(圣·奥古斯丁,巴黎,1863 年)


幸福不属于这个世界

20. “我不幸福!幸福与我无缘!”无论社会地位高低,人人都会这么感叹。我亲爱的孩子们,没有任何理由能比这更好地证明《传道书》中这句箴言的真理:“幸福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确,财富、权力甚至青春,都不是幸福的必要条件。我还想说:哪怕是这三个令人梦寐以求的要素加起来也不能代表幸福,因为我们常常听到即使是地位最高之人,无论年龄大小,也在痛苦地抱怨自己的处境。

面对这样的事实,要说工人和士兵会如此贪婪地嫉妒那些似乎受到命运偏爱之人,这是不可思议的。无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做什么,他们都有自己分内的工作和痛苦,需要经历许多的苦难和失望。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地球是一个考验和赎罪之地。

所以说,有的人鼓吹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只需在地球上经历一世,便可获得最高等级的幸福——这样的话本质上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因为几百年的经验证明,这个星球只在极少数特殊情况下才具备个人极乐所需的条件。

总而言之,有一点可以肯定,幸福只是一个乌托邦,人们世世代代一直在寻找,却从未抵达。在这世间,既然真正的智者是稀有罕见,那么绝对幸福之人自然也不那么好找。

对于那些行为不明智之人来说,地球上的幸福只是短暂的,即使是一年、一个月或一个星期的完全满足,他们的余生也会在一系列的痛苦和失望中逝去。亲爱的孩子们,请注意一点,我所说的是世间那些幸运之人,那些被大众羡慕之人。

因此,如果尘世的住所是用来审判和赎罪的,人们就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在别处有更美好的家园,在那里,人类的灵性虽然依然为肉体所禁锢,却拥有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全部喜乐。这就是为何上帝在你们的太阳系种下了那些美丽的高阶行星,你们的努力和倾向有朝一日将会使你们受到吸引,只要你们变得足够纯净和完善。

然而,不要依据我的话就推断,地球永远只是一个忏悔监禁之地。当然不是!因为从已经取得的个人进步中,可以很容易推断出未来的进步;从已经取得的社会进步中,也可以推断出新的、更多的进步。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须由向你传授的新的灵性主义学说来完成。

因此,我亲爱的孩子们,愿神圣的效仿使你们振作起来,愿你们每个人都积极地摆脱旧的生活方式。你们每个人都应致力于传播灵性主义,它已经让你们开始了新生。让你的兄弟姐妹分享圣光的普照是你的责任。因此,去工作吧,我亲爱的孩子们!在这庄严的大会上,愿你们所有的心都渴望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为后代打造一个幸福世界,而在那个世界,幸福不再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字眼。(弗朗索瓦-尼古拉斯-玛德琳,红衣主教莫尔洛,巴黎,1863 年)


失去至亲至爱;夭折早逝

21. 当死亡降临到你家人身上,不分青红皂白地夺走了最小的孩子,而不是最老的长者的生命时,你往往会说:“上帝不公平,因为他牺牲了那个身强力壮并拥有伟大前程之人,却留下了那些许多年来一直生活在失望中之人;他带走了栋梁之才,却留下了那些无用之人,他将一个母亲的心伤透了,让她失去了全部的快乐——那个无辜的生命。”

世人啊,对于这个问题,你们应超脱出关于生命的一般认知,这样才能理解,善往往是你所以为的恶,而上天的智慧在于你所以为的宿命。为何你要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评判神圣的公正呢?你认为全世界的主仅仅因为你单纯的任性就对你施加残酷的惩罚吗?凡事都有一个明智的目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每件事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如果你能更仔细地审视你所遭受的所有痛苦,你就会发现其中总有一个神圣的理由,一个新生的理由,而你可怜的个人利益只是次要的考虑因素,你会将其放到最后的位置。

相信我,如果人生在世二十年,比起做出那些损害家族荣誉、让母亲伤心、令父母华发早生等令人蒙羞的放纵之举,死亡是更可取的。夭折早逝通常是上帝给予那些离世者的最大福赐,以使他们远离生活的痛苦,或者远离可能让他们迷失自我的诱惑。在花样年华去世之人并不是宿命论的受害者;更确切地说,只是上帝认为他们不需要再留在世间了。

你说,这是一种可怕的不幸,因为一个充满希望的生命就这样过早地夭折陨落了!那么,你所说的希望是什么呢?是指那些离世之人原本能在世间光彩照人,原本能取得成功,赢得财富吗?这种看待事物的狭隘方式会让你永远无法超脱于事物之外。你以为的那个充满了希望的生命,你如何能知道他的命运究竟是怎样的呢?谁能说它不会充满了痛苦呢?如果这样,你就认为来世没有希望了吗?还是说你更喜欢那些在你有生之年见到的短暂生命?你是否认为其他人类中的位高权重者比受福赐的灵性更有价值?

当上帝将他的一个孩子从这个痛苦之谷中带走时,不要抱怨,而应高兴。希望他们留下来和你一起受苦,这难道不是自私的表现
吗?啊!这就是那些没有信仰之人所设想的悲伤,他们在死亡中只看了到永恒的分离。但是,身为灵性主义者的你们都知道,当灵魂从肉身皮囊中解脱出来时,它会活得更好。母亲们啊,你们要知道自己亲爱的孩子离你们很近,是的,非常近。他们流动的身体环绕着你们,他们的思想注视着你们,你们对他们的怀念令他们陶醉欣喜;但你们无谓的忧愁也会让他们难过,因为这是缺乏信仰的表现,是违背上帝意志的。

你们既然理解灵性生命,便要聆听自己的内心,召唤你们所爱之人,如果你们想让上帝保佑他们,你们会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一种莫大的安慰,它会抚平你们的伤痕,擦干你们的眼泪,感受到一种不可思议的愿望,它会向你们展示至高无上的耶和华对来世的承诺。(桑森,巴黎灵性主义协会前会员,1863 年)


如果他是个好人,他早就死了

22. 在谈到一个坏人从危险中逃出来时,你往往会说:“如果他是个好人,他早就死了。”你这一说法倒是揭示了一个真理,因为对于处在进步初期阶段的灵性,上帝给他的考验时间通常较长,而善良的灵性会受到上帝的恩典,作为其所积功德的奖赏,他接受考验的时间会尽可能缩短。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引用这一箴言,你无疑都是在亵渎神灵。

如果一个好人死了,而他的邻居恰好是个坏人,你会急急忙忙地说:“我倒宁愿那个人是他。”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离世之人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而在世之人尚有任务没有完成,甚至还未开始。既然如此,你为何还要让坏人无暇完成任务,却让另一个继续被囚禁在世间呢?将一个服刑期满的囚犯继续关在监狱,而释放另一个没有这一权利的囚犯,对此你会说些什么呢?因此,要明白,真正的自由在于脱离肉体的束缚,而只要你在世间,你就是被囚禁的。

不要批判你所不理解的事物,要相信上帝对万事万物都是公正的。很多时候,看似不幸的事情其实是一种福赐,但你的官能如此有限,以至于你迟钝的感官无法感知整体大局。要通过思想,努力超越你所处的有限领域,等到你提升到一定高度,物质生命的重要性将在你的眼前消失殆尽,因为它向你展示的,只不过是你作为灵性拥有的无限生命中的一个小小插曲——而灵性生命才是你唯一真实的存在。(芬乃伦,桑斯,1861 年)


自愿受苦

23. 人类总是在不断地追寻那些勿勿流逝的快乐,因为世间并无一尘不染的幸福。尽管人生难免遭遇世事变迁,但人类至少可以享受相对的幸福;然而他们总喜欢从同样变化无常的易逝事物中寻找快乐,即喜欢追求物质上的快乐,而非灵魂上的快乐——而后者才能让人预尝天国的永乐。他们不去寻求内心的平静——这个世界上唯一真正的幸福,反而渴望任何会使他们感到焦虑和不安之物。奇怪的是,他们似乎是人为地制造了他们本该避免的折磨。

还有比羡慕和嫉妒更令人痛苦的折磨吗?喜欢羡慕和嫉妒之人永无宁日;他们始终处于一种狂热状态。他们没有的和别人有的会导致他们失眠;竞争对手的成功会令他们眼花缭乱;他们的模仿只会使他们的邻居相形见绌;让那些与他们一样毫无理智之人感到愤怒的嫉妒便是他们所有的快乐所在。可怜的毫无理智之人,实际上,这些人谁也不会想到,也许明天他们就不得不将这一切无用之物抛诸脑后,这些无用之物,通过贪婪,毒害着他们的生命!“受苦之人受到祝福,因为他们必得安慰”这句话并不适用于他们,因为他们关注的根本不是来自天堂的补偿。

另一方面,那些对自己拥有的知足常乐之人,那些不因自己没有的而心怀嫉妒之人,以及那些不愿装模作样之人,他们又会受到多少折磨呢?这些人始终是富有的,因为,如果他们将眼光放低而不是抬高,他们总会看到更穷的人。他们内心平静淡泊,因为他们从不为自己制造假想的需求。能在生活的风暴中保持宁静淡泊,这难道不是真正的幸福吗?(芬乃伦,里昂,1860 年)


真正的不幸

24. 每个人都谈论不幸,都经历过不幸,都认为自己知道不幸的多重特征。我来告诉你们,你们几乎都弄错了,真正的不幸并不是人们,即不幸之人所以为的不幸。他们以为,不幸就是贫穷,是生不了火的烟囱,是凶神恶煞的债主,是摇篮旁失去了曾经微笑的天使;他们以为,不幸就是哭泣的泪水,是我们顶着光光的脑袋,带着破碎的心,跟着棺材走在后面,是背叛的痛苦,是想要用紫衣遮挡起来,却难掩盖其赤裸裸的虚荣心的傲慢被揭之于众。在人类语言中,诸如此类以及其他,皆被称为不幸。是的,对于那些只看到眼前的人来说,这的确是不幸;然而,真正的不幸更多的在于事物导致的结果,而非事物本身。举例来说,有一件事情眼下是最快乐的,但它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另一件事情虽然一开始引起了大麻烦,但最终带来好的结果,两相对比,前者难道不是更不幸吗?再比如,狂风袭来,虽然刮倒了你的树木,却净化了空气,驱散了那些会致死的不健康瘴气,这难道不是一种福赐,而非不幸?

要判断一件事情,必须考虑它导致的后果。这就是为何要确定什么是真正的幸运或真正的不幸,必须让一个人立足于今生之外,因为唯有那样,才能让他体会到后果。因此,从你们缺乏远见的狭隘视角来看,所有你们以为不幸的事情都会随着俗世生命的结束而完结,并在来世得到补偿。

我所揭示的不幸是一种新的形式,一种漂亮迷人、多姿多彩的形式,是你受到迷惑的灵魂以全部力量去渴求和追求的形式。不幸是欢喜、快乐、骚动、空虚的焦虑、虚荣心得到的疯狂满足,它们会让良心沉默不语,压抑思想的行动,使人们对未来感到困惑。不幸,正是你热切渴望的遗忘的鸦片。

哭泣的人啊,你们会拥有希望!饱食终日而欣喜若狂的人啊,你们会颤抖!我们无法愚弄上帝;也无法逃避我们的命运。审判,那些比被痛苦所释放的狼群更加无情的债主,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好似正在休息的你,随时准备将你突然投入到真正不幸的痛苦之中,那种因冷漠和自私而使灵魂麻木不仁的痛苦。

愿灵性主义能带给你启迪,让因你的盲目无知而变得面目全非的真理和错误重新恢复它们真正的模样!然后,你会像勇敢的士兵一样,不再逃避危险,而是选择勇敢地迎接无关荣耀也无关晋升的战斗,最终赢得和平!只要士兵能取得胜利,凯旋而归,就算在战斗中失去了武器、装备和制服,又有何关系呢?对那些相信来世的人而言,只要他们的灵魂能光彩夺目地升入天国,就算将他们生前的财富和肉体的皮囊留在人生的战场上,又有何关系呢?(德尔菲娜·德·吉拉丁,巴黎,1861 年)


忧郁悲伤

25. 你知道为何你心中时常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悲伤,让你觉得生活如此痛苦吗?那是你的灵性,渴望幸福和自由的灵性,当它与肉体结合在一起,它会徒劳地想要竭力挣脱出这个囚禁他的牢笼。但看到这样的努力毫无用处,它就会变得意志消沉,而肉体受到灵性的影响,会让你感到倦怠、沮丧和冷漠,让你觉得自己不快乐。

相信我,要强烈抵制这些削弱你意志力的情绪。向往美好生活是所有人的灵性与生俱来的渴望,但不要试图在这个世界寻找。现在,上帝派遣他的灵性来向你传授为你预备的神圣幸福,要耐心地等待拯救天使前来帮助你打破束缚你们灵性的枷锁。要记住,当你在世间接受考验时,你必须完成一项使命——无论是为家人任劳任怨,还是履行上帝赋予你的各种义务,对此,你不能质疑。如果在接受考验和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你感到忧郁、烦恼和忧愁,要坚强,要勇敢地去承受。要坚毅地面对它们。要知道这一切都是暂时的,它会将你带到你为之哭泣的朋友那里。他们将为你的到来而欢欣鼓舞,将向你伸出双臂,将你带到一个再也没有世间苦难的地方。(弗朗索瓦·德·日内瓦,波尔多。)


甘受考验;真正的麻衣

26. 你问允不允许减轻对你的考验。由这个问题,可以衍生出以下问题:溺水之人允不允许自救?身上有刺之人允不允将刺拔掉?生病之人允不允请医生?考验的目的在于让人拥有智慧、耐心和顺从。一个人可能天生就处于痛苦和困难的境地,而这正是为了让他们寻找克服困难的办法。要修积功能,便要毫无怨言地去承担不可避免的病痛及其带来的后果,在斗争中坚持不懈,失败时也不绝望,但并非漠不关心——后者与其说是功德,不如说是懒惰。

当然,这个问题还会引申出另一个问题。既然耶稣说“受苦之人受到祝福”,那么主动寻求苦难,即自愿受苦以接受更多考验,算是功德之举吗?对此,我要非常明确地回答:如果经历这种苦难和贫困是为了他人利益,自然是功德无量,因为这是牺牲自我的慈善之举;如果这一切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便毫无功德可言,因为这仅仅是源于自私自利的执念。

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就个人而言,你要满足于上帝给你的考验,不必额外加码,因为这些考验通常已经很沉重了。忠实地接受考验,不要抱怨;这是上帝对你的全部要求。不要以无谓的贫困和毫无目的的屈辱来削弱你的身体,因为你需要聚积你所有的力量,来完成你在世间的劳动使命。故意折磨和损耗你的肉体是对上帝律法的侵犯,因为上帝给了你滋养和强化肉体的手段。毫无必要地削弱肉体,无异于自杀。使用肉体,但不要滥用它;这就是律法。滥用最好的事物,会招致惩罚,带来不可避免的后果。

一个人为了他人承受痛苦则是另一回事。如果你忍受寒冷和饥饿是为温暖和喂养需要帮助之人,如果你的身体因此而受苦,那么这就是上帝所祝福的牺牲。你离开自己温馨的家,前往一个受疾病感染的茅舍里去安慰病患;你不惧弄脏自己娇嫩的双手,去清理治疗病人的伤口;你不眠不休地守在病床前,看护着与你并无亲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你以自己的健康为代价,做好事,行善举:这才是你的麻衣,是真正带着福赐的麻衣,因为世间的享乐并未让你的心枯萎。你没有沉溺于骄奢淫逸、令人萎靡的温柔乡中,却让自己成为慰藉无家可归的穷人的天使。

然而,那些为了逃避诱惑而遁世隐居之人,你的作用何在?既然你逃避困难,放弃斗争,经受考验的勇气又何在?如果你想要麻衣,就将它披在你的灵魂上,而不是你的身体上。让你的灵魂变得更坚强,而不是你的肉体;打击你的傲慢之心;毫无怨言地忍受屈辱;鞭笞你的自私自利;坚毅地面对羞辱和毁谤带来的,甚于肉体痛苦的折磨。这才是真的麻衣,这上面的伤痕是有意义的,因为它们将证明你的勇气和对上帝意志的顺服。(一个守护天使,巴黎,1863 年)


我们是否应该结束他人的考验?

27. 如果我们能,我们是否应该结束他人的考验,还是应当出于对上帝安排的尊重,让他们走自己的路?
我们已经重申过多次,你生在这个赎罪的世界是为了完成你的考验,你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你前世的结果,是你所欠债务的一部分。然而,在某些人看来,由这种思想所引发出的观念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们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有些人认为,既然一个人来到世间是为了赎罪,那么所有的考验都应当按部就班地进行。有些人甚至还认为,不仅不应采取任何措施来减轻考验,相反,还有必要进一步增加考验的强度,使考验更有益。这是大错特错的。的确,你们的考验必须按照上帝指定的方向进行,但是你又如何知道上帝指定的是什么方向呢?你怎么知道他们必须走多远?或者说,你怎么知道仁慈的天父不会对受苦的这个兄弟或那个姐妹说:“你不用再走了”?你们怎么知道上帝的旨意不是要让你作为惩罚的工具,来加重有罪之人的痛苦,而是要你作为安慰的药剂,来治愈上帝实施公正所留下的伤口呢?所以,当你看见你的兄弟姐妹受苦时,不要说:“这是神的公正,必须遵其执行。”相反,你要告诉自己:“让我们看看恩慈的天父给了我哪些力所能及的方法,让我可以用来帮助我的兄弟姐妹减轻所受的痛苦。让我们看看我在精神上的安慰、物质上的帮助或提供的建议忠告能否帮助他们获得更大的勇气、耐心和顺从,从而战胜这场考验。让我们看看上帝是否交给了我结束这一痛苦的方法;如果没有,这也是一种考验,也或许是一种赎罪,目的是为了除恶安民。”

因此,在你们各自接受考验时,要永远互相帮助,而非让自己变成施加痛苦的工具。这样的想法会令每个人,尤其是所有的灵性主义者觉得反感,因为灵性主义者比任何人都更能理解上帝的无限仁慈。灵性主义者认为,他们的一生当践行仁爱与奉献;无论他们做了什么来违抗耶和华的意愿,上帝的考验都会照样进行。因此,他们可以无所畏惧地尽一切努力来减轻赎罪的痛苦,但只有上帝才能在其觉得必要时缩短或延长考验的时间。

人类如果认为自己有在别人伤口上捅刀子的权利,难道不会觉到非常有面子吗?打着让对方赎罪的幌子,在一个受苦之人的心里注入更大剂量的毒药?哦!这不过是始终将自己视为用来终结痛苦的工具罢了。总而言之:你们所有人来世间都是为了赎罪,但你们所有人,无一例外地都必须依循仁爱和仁慈律法,尽力减轻他人的赎罪。(贝尔纳丁,一位守护灵性,波尔多,1863 年)


对一个没有治愈希望的病人来说, 是否允许缩短他的生命?

28. 有一个人快死了,他受了极大的痛苦。他目前的状况看来已经毫无希望了。这时能不能尽快结束他的生命,让他免受哪怕片刻的痛苦呢?
谁给了你预知上帝安排的权利?难道上帝不能将某些人带到坟墓边缘,然后再将他们带回来,从而让他们审视自己,并改变他们的想法吗?无论一个垂死之人的状况有多惨,没有人能肯定地说其大限已到。科学的预测难道就从来没有错过吗?

在我所知道的有些案例中,病人的情况一开始看上去非常危急;然而,即使在起死回生和恢复健康毫无明确希望的情况下,不也有无数的病人在最后关头自己苏醒,并恢复了片刻意识?那么,这个恩典的时刻对他们来说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并不一定清楚灵性在死亡的痛苦中可能产生什么想法,或者可以通过突然的忏悔而避免多少痛苦。

唯物主义者只看到肉体而不考虑灵魂,所以无法理解这些事物,而灵性主义知道死后发生的事,也知道临死之前的想法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所以,要尽你所能减轻最后的痛苦,但不要缩短生命,哪怕只有一分钟,因为那一分钟可能会省却来世的许多泪水。(圣·路易斯,巴黎,1860 年)


牺牲自己的生命

29. 有的人对生活大失所望,却又不想自杀轻生,为了让自己的死变得有价值,所以在战场上一心求死,这样的人算不算有罪?

一个人无论是自杀还是他杀,其目的总归要缩短自己的生命,因此,这种情况也算故意自杀——即使事实上并非如此。认为他们的死亡会对某些事情有用的想法是荒谬的;这不过是粉饰其行为,让他们能够自我原谅的借口罢了。如果他们真的想为自己的国家服务,他们会寻求生存,在任何事情上保卫国家,而不是寻求死亡,因为一旦死亡,他们就不能再为国家服务。真正的奉献在于在有必要时,为有益之事不惧死亡,冒着危险,勇于牺牲,而无所遗憾。然而,企图将自身置于危险来寻求死亡的蓄谋意图,即使确有效力,也无功德可计。(圣·路易斯,巴黎,1860 年)

30. 一个人为了救另一个人的命,虽预知自己会死,却仍于危难之时亲身赴险,这算是自杀吗?

没有寻求死亡的意图,就不是自杀,而是一种虽知必死而无惧的奉献和忘我精神。但谁又能如此肯定呢?谁能说上帝没有在最关键的时刻预留一种出人意料的拯救手段呢?上天难道不能拯救一个正对着炮口的人吗?在许多情况下,上天希望将忍耐顺从的考验延长到极限,直至意外情况使致命的打击发生偏离。(圣·路易斯,巴黎,1860 年)


让自己的痛苦对他人有益

31. 有的人顺从上帝的意志,一心企盼来世幸福,所以心甘情愿地接受自己的苦难,这些人难道不是只在为自己做打算吗?难道他们能让自己的苦难对别人有益吗?

这种痛苦可能在物质上和道德上对他人有益:从物质上来说,如果通过劳动,他们强加给自己的贫困和牺牲有助于他人获得更好的物质条件;从道德上来说,他们树立了服从上帝意志的榜样。这一例子证明了灵性主义信仰的力量,它可以鼓励不幸之人忍耐顺从,使他们不再感到绝望,避免给来世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圣·路易斯,巴黎,186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