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书 以灵性主义为依托

Allan Kardec

返回菜单
第十八章: 受邀之人很多,获选之人却很少

■ 关于婚礼宴会的寓言
■ 狭窄的门
■ 并不是所有呼唤我“主啊!主啊!”的人都能进天国
■ 得到较多之人,对他的期待也多
■ 灵性所传教义

. 已经拥有之人会得到更多
. 判定基督徒的标准取决于个人行为


关于婚礼宴会的寓言

1. 耶稣再次用寓言对人们说,他说:“天国就好像是一位为儿子举行婚宴的国王。他派奴仆去通知已被邀请的人来出席婚宴,可是他们都不想来。然后,国王又派了一些奴仆去,并对他们说:‘告诉那些被邀请的人,说我的宴席已经摆好,牛和肥畜都已宰了,一切准备就绪,快来赴宴吧。’但是被邀请的客人都不理睬他们,各忙各的。一个人去田里干活,另一个人去做买卖。其他的一些人抓住国王的奴仆,凌辱他们,把他们杀了。国王勃然大怒,派军队杀了那些凶手,烧毁了他们的城市。

“然后,国王对奴仆们说:‘婚宴已经准备就绪,可是那些被邀请的人不配出席。你们到街头去,无论你们碰到谁,都请他们来赴宴。于是奴仆们到街上去,不分好坏,把他们见到的人统统请来。宴会厅里坐满了客人。

“国王来见宾客。他看到一个人没穿礼服,就问:‘朋友,你怎么连礼服也不穿就来了呢?’那人无言以对。于是国王对奴仆说:‘把他的手脚绑起来,扔到外边的黑暗里去,在那里的人们都将切齿痛哭。被邀请的人很多,被选上的人却很少。’”(《马太福音》第 22 章第 1 节至第 14 节)

2.怀疑者对于这个看似幼稚天真的寓言抱之一笑,因为他们不明白为何一场宴会出现这么多问题,更不明白为何受邀之人会拒绝参加宴会,甚至于要杀害主人派来的人。他们认为:“寓言嘛,当然是一种比喻,但即便如此,也不应超出可信的范围。”

当人们摒除其外在形式而去寻找其隐含意义时,所有的比喻和最巧妙的寓言可以说都是如此。耶稣将生活中最常见的习惯融入了他在故事中所描述人物的风俗和性格。他所讲的寓言故事大多意在向众生灌输灵性生命的理念;这些寓言故事的含义之所以看上去大都晦涩难懂,不过是因为很少有人能从这一角度进行解读罢了。

在这个具体的寓言故事中,耶稣将一切皆是喜乐幸福的天国比作一场宴会。第一批受邀之人,指的是希伯来人,即上帝最先叫其来了解上帝律法之人。主人派去的仆人指的是先知,先知来是为了劝告希伯来人走上真正的幸福之路,但他们的话鲜有人听从,他们的警告也屡受嘲笑;许多先知甚至像寓言中的仆人一样惨遭杀害。以照看田地和买卖为借口拒绝参加宴会的受邀之人,象征着那些沉迷于世俗事物而对天国事物漠不关心的世人。

当时的犹太人有一个普遍信念,那就是他们的国家定将获得凌驾于所有其他民族之上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上帝不是应许亚伯拉罕说,他的子孙要遍满全地吗?然而,他们所信仰的始终停留在物质形式,是一种实际的、物质的支配。

在基督降临之前,除了希伯来人,其他民族都是崇拜偶像和信仰多神教的。倘若有那么几个不同凡响之人提出了神性合一的概念,这一概念也只会成为个人的理论,绝不会被当作基本真理,除非少数几个人将他们的知识隐匿于众生无法理解的神秘面纱之下。希伯来人是第一个公开信奉一神论的民族。上帝先后派遣了摩西和耶稣,以期将其神圣律法传授给希伯来人。自此,星火燎原,遍及整个世界,它战胜了异教,并使得亚伯拉罕的灵性子孙 “如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尽管犹太人拒绝盲目崇拜偶像,他们却忽视了道德律法,只单纯地坚持外在的敬拜仪式。直至罪行滔天、恶贯满盈,这个国家最终被征服,并因教派和系别的不同而四分五裂,连圣殿里也充斥着怀疑的气息。就在这时,耶稣出现了。他被派去是为了提醒世人遵循律法,并为他们打开来世的新视野。作为第一批受邀参加普世信仰这一盛大宴会之人,他们并未听从天国弥赛亚的话,反而将他处死。所以,这些人失去了通过主动争取所应收获的果实。

然而,要借由这一事件来指责全体民众,这并不公正。主要的责任还应归咎于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前者傲慢狂热,后者缺乏信仰,最终导致了亡国的结局。耶稣将他们比作那些拒绝参加婚宴的受邀之人,并且补充道:“主人看到这一情况,便命人到街头去,无论碰到谁,都请他们来赴宴。”他是想借此对其他所有民族 ——无论信仰异教,还是崇拜偶像——广而告之,只要他们相信,就可以取代先前那些受邀之人来参加宴会。

只不过,仅仅受到邀请是不够的;仅仅打着基督徒的名号也是不够的,哪怕已经入席就坐,只等参加天国的宴会也是不够的。首先,作为一项明确要求,参加宴会之人必须穿着礼服,这代表着必须拥有一颗纯洁的心灵,且必须按照灵性的指示去践行律法。这一律法在“没有仁慈,就没有救赎”这句话中得到了充分诠释。然而,在所有聆听过这一神圣之言的人当中,真正遵循并践行它的少之又少!值得升入天国之人更可谓寥寥无几!这就是为何耶稣会说:被邀请的人很多,被选上的人却很少


狭窄的门

3. 你们只有从窄门进去才能进入真正的生命,通向毁灭的门是敞开的,通向毁灭的路是宽阔的,有许多人走上了这条毁灭之路。但是,通向永生的门是非常窄小和艰难的,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找到它。(《马太福音》第 7 章第 13 节和第 14 节)

4. 有人问他:“主啊,将得救的人不多吧?”耶稣对他们说:“通向天堂的门是狭窄的,你们要努力从这里进去,很多人都想进去,但是却不能够进去。一旦那房子的主人起来把门关上时,你们就只能站在门外敲门,说:‘先生,给我们开开门吧!’但是他会回答说:‘我不知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这时,你们会说:‘我们曾经与你一起吃喝,你还在我们的街上教导过我们呢。他会对你们说:‘我不知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走开,你们这些做恶的人。’”

“那时候,你们会看到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所有的先知都在神的国里,而你们却被赶出去,你们在那里将咬牙切齿地痛哭。来自东、西、南、北的人们将在神的国里的桌旁就座。要注意,那些居后的将要在先;而那些在先的将要居后。”(《路加福音》第 13 章第 23 节至第 30 节)

5. 通向毁灭的门是宽敞的,因为邪恶的欲念很多,而通往邪恶的路是大多数人经常走的路。通向救赎的门是狭窄的,因为那些想要通过这扇门的人必须努力控制自己,才能克服自身的邪恶倾向,然而很少人愿意这样做。这是对这句箴言的补充说明:被邀请的人很多,被选上的人却很少。

这就是世间人类的现有状态,因为地球是一个邪恶占据主导地位的赎罪世界。只有地球发生转变以后,通向仁善的道路才会成为大多数人经常走的路。因此,这段话应当从相对意义,而非从绝对意义上来理解。假如这是人类的正常状态,上帝就是在有意地给绝大多数人定罪,要让他们走向毁灭,可如果承认上帝是完全公正和仁善的,那么这一假设就根本不可能成立。

但是,假如人类已被彻底放逐于地球之上,假如灵魂没有其他生世,那么人类到底要犯下怎样的罪行,才会让他们在今生和来世拥有如此悲惨的命运?为何沿途会有如此多的障碍坎坷?假如灵魂的命运在死后会被永远封印,那么为何还要留这么一扇狭窄的门,允许极少数人通过?倘若人只有一生一世,那么人类自身和上帝的公正之间就会永远存在冲突。了解了灵魂的先在性和多生多世,视野就会得到拓宽;光明将照亮信仰中最昏暗模糊的部分;现世来生与前世是一致的。唯有通过这种方式,一个人才能真正理解基督箴言蕴藏的所有深刻含义,理解它所包含的全部真理和全部智慧。


并不是所有呼唤我“主啊!主啊!”的人都能进天国

6. 不是所有呼唤我说“主啊,主啊”的人,都能进天国。只有按照天父意志行事的人,才能进天国。在最后的日子里,许多人会呼唤我为主,说道:“主啊,主啊!我们曾以您的名义传道,我们曾以您的名义驱鬼。我们曾以您的名义行奇迹。”但是,我会清清楚楚地告诉他们:从来就不认识你们,走开,你们这些做恶的人。(《马太福音》第
7 章第 21 节至第 23 节)

7. 听了我的话并付诸行动的人,就像一个深谋远虑的人,把自己的房子建在坚固的磐石上。纵使雨淋、水冲、风吹击打,房子也不会倒塌,因为房基建在磐石上。然而,听了我的话,却不付诸于行动的人,就像一个愚蠢的人,把房子建在沙滩上。雨淋、水冲、风吹击打着房子,房子轰然倒塌了。(《马太福音》第 7 章第 24 节至第 27 节;《路加福音》第 6 章第 46 节至第 49 节)

8. 所以,无论是谁,只要违反了律法中的任何一条,甚至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一条,并且教唆别人也这么做,他在天国里就是最渺小的;无论是谁,只要遵守律法,同时又教育别人也这么做,那么,他在天国里就是伟大的。(《马太福音》第 5 章第 19 节)

9. 所有宣称在履行耶稣使命之人都会说:“主啊!主啊!”,可若不遵行他的诫命,即便尊称他为老师或主,这又有何用呢?难道基督徒就是那些一边以表面的虔诚之举来敬拜他,一边却屈服于傲慢、自私、贪婪及各种欲念的人吗?难道他的门徒就是那些整日只知祷告,却从不以良善、仁慈与宽容之心对待自己同胞的人吗?当然不是,因为他们的祷告就像法利赛人一样,只是嘴上说说,心里荡然无存。他们或许想通过外在形式给别人,而非上帝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只能徒劳地对耶稣说:“主啊,我们曾以您的名义传教;我们曾以您的名义驱鬼;我们曾经与您一起吃喝。”耶稣只会回答:“我不知道你们是谁。走开,你们这些做恶之人,你们这些言行不一之人,你们这些毁谤邻居之人,你们这些抢夺寡妇之人,你们这些奸淫之人。走开,你们这些满怀仇恨和愤怒之人,你们这些以我的名义让兄弟姐妹流血之人,你们这些只会让人痛苦而从不给人安慰之人。你们将在那里咬牙切齿地痛哭,因为神的国是为那恩慈、谦卑、怜悯之人而设。不要因为你说得多、拜得多,就指望耶和华屈枉公正。你们在上帝面前蒙恩的唯一途径,就是真诚地遵行仁爱与仁慈的律法。”

耶稣的教导是永恒的,因为它们是真理。它们不仅是天国生命的保证,也是世间生命享有和平、安宁和稳定的允诺。这就是为何凡以耶稣教导为基础建立的人类政治、社会和宗教体制都能像把房子建在坚固的磐石上一样稳定。人们之所以会传承他的教导,是因为他们能从中找到幸福。相反,那些违背耶稣教导之人,就像把房子建在沙滩上:变革的大风与进步的暴雨会让房子轰然倒塌。


得到较多之人,对他的期待也多

10. 其实,这个仆人是知道主人的心愿的,可他还是不做好准备,或者说,他不做主人要他做的事情,所以,他将挨一顿痛打。但是如果他不知道主人的心思,可做出了该打的事情来,那么,他将挨一顿轻打。得到多的人,对他的期待也多;受委托多的人,人们对他的要求也多。(《路加福音》第 12 章第 47 节至第 48 节)

11. 耶稣说:“我到这世上来是为了审判,好让那些看不见的人能看见,让看得见的人变成瞎子。和耶稣一起的一些法利赛人听见这话,便对他说:“难道我们也瞎眼了吗?”耶稣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是瞎子,就不会有罪了,但是,现在你们说:‘我们看得见,’所以,你们的罪仍然在。”(《约翰福音》第 9 章第 39 节至第 41 节)

12. 这些箴言在灵性所传教义中得到了尤为切贴的应用。凡知道基督戒律之人,若不遵行,就必然有罪。然而,包含基督戒律的《福音书》仅仅只在基督教派中得到传播,除此之外,从未读过基督戒律之人何其多!虽有读过,却并不理解基督戒律的人又何其多!结果就是,耶稣所说之语已被大多数人忘记。

为便于所有人了解,灵性所传教义以不同形式对这些箴言进行了重新诠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加以注释;它的独特性在于完全没有任何限制,即每个人 ——不管其是否受过教育,是否拥有信仰,是否为基督教徒——都能成为交流的对象,因为通灵无处不在。无论是直接交流还是通过媒介交流,凡是了解到的人都不可能声称对此一无所知。他们不能以缺乏指导或教义的寓义晦涩难懂作为借口。所以,那些没有借助教义实现自我进步之人,那些只是对此感到有趣和好奇,内心却从未受到触动之人,那些虚荣傲慢、自私自利、财迷心窍等恶习丝毫未减之人,以及那些没有更加懂得爱邻居之人,这些人之所以罪过更大,是因为他们对真理已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

与善灵沟通过的灵媒若依然怙恶不悛、不思悔改,就更应受到谴责,因为他们写下的,往往是自己的罪行,若不是被傲慢蒙蔽了双眼,他们肯定能意识到灵性说的就是他们自己。只不过,他们并未将自己写下或看到的教训联系到自己身上,而是眼里一味盯着别人,这倒恰好印证了耶稣的这句话:“你看见你邻居眼中的刺,却不见自己眼中的梁木。”(参见第十章第 9 节)

耶稣说:“如果你们是瞎子,就不会有罪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一个人所应受到谴责与其开化程度成正比。所以,在上帝眼中,法利赛人,即有志于成为,实际上也是其民族中最开明之人,比那些未受过教育的人自然更应受到谴责。这一道理直至今日依然适用。

灵性主义者得到的多,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就更高;懂得运用教义的人也是如此。

对于虔诚的灵性主义者而言,首先要考虑的是,灵性所给的忠告建议中是否有什么适用于自己。

灵性主义已让受邀之人得到了成倍的增长。因为它能让人拥有信仰,所以被选上之人也同样成倍增长。


灵性所传教义
已经拥有之人会得到更多


13. 门徒们来问耶稣:“您为何用这些寓言来教导人们?”耶稣回答说:“关于天国的奥秘只让你们知道,而不会让他们知道。已经拥有的人会得到更多,甚至比他需要的还多。几乎一无所有的人,连他仅有的那一点东西也要被拿走。这就是为何我用寓言故事教导他们。因为这些人看了,但并未真正地看见;他们听了,但没有真正地理解 这正应验了以赛亚的预言:‘你们会听,并听见,却什么也听不懂,你们会看,并看见却理解不了你们所看到的。”(《马太福音》第 13 章第 10 节至第 14 节)

14. 你们要仔细琢磨你们听到的。你们用怎样的量器给别人,上帝也会用怎样的量器给你们,而且甚至会多给你们。拥有的人,会得到更多;几乎一无所有的人,就连他们仅有的一点点也要被拿走。(《马可福音》第 4 章第 24 节至第 25 节)

15. “拥有之人,会得到更多;几乎一无所有之人,就连他们仅有的一点点也要被拿走。”这些伟大的教义,在你们看来,往往自相矛盾,所以需要细思冥想。得到之人,是指那些理解了神圣之言含义之人;他们之所以能得到,完全是因为他们想要成为应得之人,而主以其慈悲的爱,鼓励那些为了向善所做的努力。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引来了主的祝福;它们犹如一块磁石,吸引着前进的步伐,也吸引着无尽的祝福,让你有足够的勇气登上圣山,在山顶等待你的是辛劳后的安乐。

“几乎一无所有或所有寥寥之人,连他仅有的那一点东西也要被拿走。”这句话应理解成一个反面比喻。上帝不会从他的创造物手中拿走他已同意给予他们的好处。啊,又瞎又聋的人类!敞开你们的心扉,看看你们的灵性;你们一定要从心里明白,而不要以如此粗鄙不当的方式去解释将上帝公正之光带给你们的主所说的话。对于那些几乎一无所有之人,从他们手中拿走仅有那一点东西的并不是上帝,而是他们自己的灵性,他们大手大脚、粗心大意,不知道如何留住自己拥有之物,也不知道如何让自己心里幼小的萌芽孕育长大。

他们继承了父辈们辛苦挣来的田地,却从不耕耘劳作,任凭地里长满野草。他们不想要的收成,难道是他们的父亲拿走的吗?如果他们本打算种那块地,却因照料不周而让种子枯萎,最后颗粒无收,难道这也要怪他们的父亲吗?不,当然不能。与其指责那个为他们准备好一切,又将其所赐拿走之人,倒不如让他们去责怪给自己带来不幸的始作俑者,然后方知悔改,勤勤恳恳地开始工作,凭借自己的意志去开垦这片贫瘠的土地,在忏悔和希望的帮助下深耕细作,充满信心地种下挑选出的好种子,剔除坏种子,用仁爱和仁慈精心浇灌。上帝是仁爱和仁慈的神,他必让拥有之人得到更多。到那时,他们就会看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一粒种子便能收获成千上万的谷粒。劳动者们,你们要有勇气,!拿起你们的锄头和犁耙,耕耘你们的心田,拔除丛生的杂草;将主给你们的好种子播种在地里,灌之以仁爱的甘露,待其结出仁慈的果实。(灵性朋友,波尔多,1862 年)


判定基督徒的标准取决于个人行为

16. “不是所有呼唤我‘主啊,主啊’之人,都能进天国。只有按照天父意志行事之人,才能进天国。”

凡将灵性主义学说视为魔鬼之作的人,你们要听耶和华的话。你们要侧耳而听,因为是时候去听了。

要当一个忠信的仆人,只要穿上主的制服就够了吗?只要说“我是基督徒”就够了吗?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基督徒,你得看他的所作所为。“好树结不出恶果;坏树也结不出好果。”“所有不结好果的树,都要被砍倒,扔进火里烧掉。”这是主所说的话;基督的门徒啊,你们可要明白!基督教之树该结出怎样的果实呢?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它的树荫遮盖了世界的一部分,却还未遮蔽所有应聚集在它周围之人。生命之树的果实是生命、希望和信念的果实。几个世纪以来,基督教一直致力于宣扬这三种神圣美德;它努力传播这些果实,但却很少有人去采摘它们!这棵树一直是好的,只是园丁很糟糕。他们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改变它,想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塑造它,所以又是去叶、又是摘芽、又是修枝,结果,光秃秃的枝条上连坏果子也长不出来,最后再也结不了果了。口渴的旅行者在树荫下停留,想要找寻希望的果实,好让自己恢复力量和勇气,可他们看到的只有干枯的树枝,那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他们未能在生命之树上找到生命之果:因为在惨遭人类之手的百般破坏后,这棵树已经枯萎凋零了!

所以,亲爱的人们啊,你们要侧耳而听,要敞开心扉!要精心栽培那棵生命之树,它的果实能赋予生命永恒。种下这棵树的上帝请你用仁爱去照顾它,你会看到它再次结满神圣的果实。要保护好这棵树,正如基督当初交给你们时一样。不要去破坏它;它希望长出可以遮蔽整个宇宙的树荫,所以不要去砍断它的树枝。丰硕的仁慈之果纷纷掉落下来,去滋养那些正打算前往目的地的饥饿的旅行者。不要将这果实摘了收藏起来,任凭它腐烂,不给任何人食用。“被邀请的人很多,被选上的人却很少。”这是因为生命粮食存在着垄断者,这一点与物质粮食很相似。不要与这样的人结盟。结好果的树,必分给众人。所以,去寻找那些饥饿的人吧!把他们领到树下,与他们一起在树荫下乘凉。“荆棘丛中摘不到葡萄。”所以,我的兄弟姐妹们,要远离那些让你们在路上铺满荆棘之人,要跟随那些领着你来到生命之树树荫下的人。

神圣的救世主是无上正义,他说:“不是所有呼唤我‘主啊,主啊’之人,都能进天国。只有按照天父意志行事之人,才能进天国。”他所说的话不应被忘记。

愿耶和华保佑你,愿光明的上帝普照你,愿生命之树在你头顶上结出丰硕的果实!要相信,要祈祷。(西缅,波尔多,186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