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与轮回转世4. 轮回转世在犹太教义中即指“复活”之意。只有那些认为万事万物都终于死亡的撒都该人不相信这一理念。与其他许多人一样,犹太人对于这一点并无明确定义,因为他们对于灵魂及其与肉体的联系只有着模糊和不完整的概念。他们相信人死可以复生,但并不清楚何以复生。他们以“复活”一词所表达的含义确切而言更切近于“轮回转世”。实际上,复活的前提是死去的肉体再度重生,而科学已证明这在物质上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组成肉体的元素已历经长时间的分解和吸收。轮回转世则是指灵魂或灵性重新拥有俗世生命,但所化身的新生肉体与前世的肉体并无任何共同之处。故而“复活”一词适用于拉撒路,但不能用在以利亚或其他先知身上。因此,根据他们的信仰,如果施洗约翰是以利亚,那么约翰的肉体就不可能是以利亚的肉体,因为约翰是一个孩子,而他的父母亲是众所周知的。由此一来,约翰有可能是以利亚的
轮回转世,而非
复活。
5. 有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同在,无人能行。”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
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尼哥底母问耶稣:“人老了,怎能重生呢?他能再次进入母亲的子宫,重生吗?”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人若不是从水和灵重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不要惊讶于我对你说的,你必须重生。灵随自己的意思吹过,你的心听见它的声音,你却不晓得它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灵生的,也是如此。”
尼哥底母问他说:“怎能有这事呢?”耶稣回答说:“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还不明白这事吗?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们所说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见过的。你们却不领受我们的见证。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若说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约翰福音》第 3 章第 1 节至第 12 节)
6. 认为施洗约翰是以利亚,以及先知可以在地球上重生的思想在《福音书》的许多章节中均有体现,尤其是上文所提及的章节(第 1 节至第 3 节)。如果这一理念是错误的,耶稣就不会在与其他众多人做斗争时不对这一理念进行抨击。相反,他以自己所有的权威认可了这一信仰,并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和必要条件,因为他说:“若不重生,就不能看见天国。”他坚持补充道:“不要惊讶于我对你说的,你必须重生。”
7. 对于“人若不是从水和灵重生的”这一表述,有人曾将其解释为通过圣洗之水获得重生,然而其原文本是“若不是从水和灵重生的”,有的译本中将“灵”一词换为了“圣灵”,其含义已有所不同。这一关键理念在《福音书》中的第一版注释中尤为突出,并且终有一天会得到毫无疑问的证实。[1]
8. 为理解这些词汇的真正含义,我们还必须特别注意“水”一词所代表的意义,因为这里所使用的并不是它平常的通用意义。
古人对自然科学的认知是极不完善的,因为他们相信地球是由水产生的,故而将水视为生殖繁衍所需的绝对要素。正因如此,《创世纪》中曾写道:“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它在水面上盘旋……诸水之间要有苍穹,将水分为上下……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水要多多
滋生有生命的动物,要有雀鸟飞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
依据这一理念可以看出,水成为了物质自然的象征,正如灵性是智慧自然的象征一样。所以说,“人若不是从水和灵重生的”或者“人若不是在水和灵中重生的”,这样的表述在含义上其实相当于“人若不是以其肉体和灵魂重生的”。这是人们最初对于这些词汇所理解的意义。
这样的解释其实也是有依有据的:“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在这里,耶稣明确地指出了灵与肉体的区别。“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清楚地表明,只有肉体是来自于肉体的,而灵性是独立于肉体的。
9. “灵随自己的意思吹过,你的心听见它的声音,你却不晓得它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这句话中的“灵”既可以理解为将生命赐于神所愿之人的“神的灵”,也可以理解为“人的灵魂”。以后一种含义作为解释,“你却不晓得它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这是说没人知道灵魂过去曾是什么,也没人知道它以后将成为什么。如果灵性或灵魂是与肉体同时创造的,那你肯定知道它从何而来,因为你知道它的起源。无论是哪种情况,这段话都代表着对灵魂先在性原则的圣化,因此也是对多生多世原则的圣化。
10. 从施洗约翰的时候直到现在,天国不断遭受猛烈的攻击,强暴之人企图把它夺去,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你们若肯领受,
这人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马太福音》第
11 章第 12 节至第 15 节)
11. 假如约翰所说的轮回转世原则可以被严格地解释为一种纯粹神秘的含义,那么《马太福音》中的这段话便另有所指,它显然代表着:“这人
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这里既没有象征,也没有寓言——而是一种绝对肯定的说法。“从施洗约翰的时候直到现在,天国不断遭受猛烈的攻击”,既然施池约翰当时还活着,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耶稣对他们解释道:“你们若肯领受,这人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因为约翰并非别人,乃是以利亚,故耶稣所指的就是约翰以以利亚之名活着的时候。“直到现在,天国不断遭受猛烈的攻击”,这句话暗指《摩西律法》的残暴,其命令消灭异教徒以赢得应许之地,即希伯来人的天堂,而依据新的律法,天堂是由仁慈和善良主导的。
耶稣还说道:“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耶稣经常重复这句话,它清楚地表明,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去理解某些真理。
12. “你们那些被杀之人,
将会复活。在我周围被杀之人,将会复活。睡在尘埃的啊,要醒起歌颂神!因降在你们身上的甘露是光的甘露,又因你们要毁灭大地和巨人王国。”(《以塞亚书》第 26 章第 19 节)
13. 以赛亚的这段话也相当明确:“你们那些被杀之人,
将会复活。”假如先知所指的是灵性生命,他想说那些已死之人的灵性并未死亡,那么他会说:“仍然活着”,而非“将会复活”。从灵性意义而言,这些话是矛盾的,因为其暗示着灵魂生命的中断。然而,从
道德重生意义而言,这是对永恒惩罚的否认,因为其在原则上认为所有死去之人都会复活。
14. “然而人一旦死亡,肉体便与灵性分离,他既已气绝,又会变成什么呢?人若死了岂
能再活?在这场战争中,我只要在我一切争战的日子,等我被改变的时候来到。”(《约伯记》第 14 章第 10 节和第 14 节,翻译:勒梅特·德·萨西)
人一旦死亡,便会失去所有力量而消灭,他此后又会在何处?人若死了,
还能再活吗?我是否要在我抗争的所有日子,等待某种转变到来的时候?(等同于奥斯特瓦尔德的新教译本)
人死了,会永生。在我的俗世生命结束时,我将等待,因为
我会再次回归。(等同于希腊教会版本)[a]
15. 多生多世原则在这三个版本中均得到了明确体现。我们不能假定约伯谈论的是通过圣洗之水获得重生,他当然并不知道这一点。“但若死了岂能再活?”可死而复生
一次,则意味着可死而
复生多次。如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那么希腊教会的版本则表述得更为清晰。“在我的
俗世生命结束时,我将等待,因为
我会再次回归”,这其实是指我会再次拥有俗世生命。这就好比有人说:“我要离开家,但我会回去。”
“在这场战争中,我只要在我一切争战的日子,
等我被改变的时候来到。”很显然,约伯想要谈论的是他与生活苦难所作的斗争。他会等待自己的改变;意思是指他已经放下了。希腊版本中的“我将等待”似乎特指的是来世,“在我的俗世生命结束时,我将等待,因为我会再次回归。”约伯所言似乎是指自己死后会经历两世之间的间隔时期,并说他会在那里等待自己的回归。
16.因此,毫无疑问,以“复活”之名的轮回转世原则是犹太人的基本信仰之一;耶稣和先知们正式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否认轮回就是否认基督的话。总有一天,他的这番话成为这一观点的权威——正如他的其他许多话一样——人们会不带任何固有成见地接受它。
17. 然而,这种宗教上的权威性在哲学上,即从观察事实得到证据的角度而言,也具有权威性。当一个人想从结果去分析原因时,轮回转世的出现具有绝对的必然性,它对于人类而言是一个固有条件;即换言之,是一项自然法则。它通过一种物质的结果——暂且这么说 ——来揭示自己,就像一个隐藏的马达通过运动来揭示自己一样。只有轮回转世这一理念才能告诉人类“他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为何会生活在尘世”,并证明生命所呈现的所有无常和所有表面上的不公其实都是合理的。[2]
如果没有灵魂的先在性与多生多世原则,《福音书》中的大多数箴言是难以理解的,也正因如此,才出现了如此矛盾对立的解释。这一原则是还原其真正含义的关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奥斯特瓦尔德的译本与原文一致。原文为:“若不是从水和灵重生的”;萨西的译文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重生的”;拉梅奈的译文亦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重生的”。——作者按。
[2] 关于轮回转世学说的发展演变,请参见亚兰·卡甸所著《灵性之书》第四章、第五章和第二章“什么是灵性主义?”,以及佩扎尼所著的《多生多世》。——法国出版商注。
[a] 由于卡甸引述了三个历史译本,我们已经根据其原文形式进行了修辞润色,以使三者在语义上尽可能地贴近。——译者按。